


“養豬場環境的巨大改善,要得益于??谑薪陙泶罅ν七M的‘豬—沼—作物’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?!焙?谑修r業局副調研員徐世興解釋道,“豬—沼—作物”模式是通過把豬糞尿集中到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,沼氣發電后供給公司及周邊村民使用,而沼渣和沼液則是農家最愛的“綠肥”,減少了豬場清理和肥料成本。
近年來,??诟骷夀r業部門以推廣畜禽養殖小區為切入點,同步推進大中型、戶用型沼氣建設和沼氣綜合利用,促進了以畜牧為主線,沼氣建設為紐帶的種、養、沼相互推進的生態循環農業快速發展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探索出“七個一(一個村建設一個生態養殖小區、配套建設一個沼氣工程和一個沼氣服務站、創辦一個沼肥利用基地、引入一個龍頭企業帶動、成立一個聯結農戶的專業合作社進行管理)、四同步(養殖小區、沼氣工程、沼氣服務站、沼氣技工服務隊伍同步建設)”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。
??谑修r業局通過有效整合農村土地、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等生產要素,積極發揮當地羅牛山、美健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,推進以節能減排、節支增收為目標的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?;拘纬梢赞r村沼氣、生態養殖場(小區)、無公害綠色大棚瓜菜基地建設相得益彰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格局。
徐世興介紹,以??谑辛_牛山生態農產品公司道美“豬—沼—菜”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為例,可年出欄1.5萬頭的生豬養殖小區,年產沼氣28.8萬平方米、沼肥3.6萬噸、年發電18萬度的的沼氣項目區,還配套建設了105畝設施大棚、100平方米保鮮冷藏庫和包裝車間的大棚瓜菜種植區。
該基地的沼氣發電除了解決基地噴滴灌、冷庫、照明、飼料加工用能外,還無償供應周邊村莊75戶農戶使用。沼氣池產生的“綠肥”可基本滿足蔬菜基地使用,大棚瓜菜年畝產達到7000公斤左右,產品出口廣州、香港等高端市場。
??谑修r業局局長張志堅稱,??谀壳暗恼託獬亟ㄔO已開始從分散的戶用型向更集中、供氣能力更強的大中型、聯戶型轉變;綜合利用從簡單的氣燈照明、生活燃料向集中供氣、沼氣發電、沼肥綜合利用轉變;后續服務從松散型向規范化物業管理轉變;沼液利用從桶裝肩挑向車輛運送、管道輸送轉變。
張志堅認為,??谏鷳B循環農業的發展必須走龍頭企業帶動的規?;缆?形成一批以無公害大棚瓜菜高產栽培技術、沼氣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技術、設施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等新技術、科技術培訓于一體的多贏示范基地,加速??谏鷳B循環農業提檔升級。
據統計,??谑幸牙塾嬐顿Y1.9億多元,建成250多處大中小型沼氣工程,建立生態循環農業基地12萬畝,年凈化養殖廢棄物和年產優質肥各300多萬噸,年產沼氣1800萬立方米,年減排二氧化碳3400萬公斤,年發電量330萬度。沼氣用戶年均節支增收近3000元,循環農業產業實現年直接經濟效益近5000萬元,經濟、社會、環?!叭齻€效益”十分明顯.